新闻内容
一代女杰何香凝 “天足”走出非常路
作者:    发布于:2011-06-21  点击:    文字:【】【】【

何香凝

        合天成,天足走出非常路

  何香凝的故事,也许要从她的那双大脚说起。无论是她传奇般的婚姻,还是她非凡的事业历程,都是基于她那双著名的“天足”。

  当时的社会习俗以小脚为美,妇女必须缠小脚才行动斯文,端庄高贵,而大脚女人是很难嫁出去的。但是出身于富豪家庭的何香凝,却留有一双大脚。这双大脚,是她与家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得来的,是她叛逆精神的最初表现。藉此,何香凝“到处飞奔,上山爬树,非常快活”,养成了她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态,也成就了她后来非凡的革命生涯,更具传奇色彩的是,正是这双大脚,成就了她的旷世良缘。

  等到何香凝长大,在父亲何炳桓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忡忡之时,廖仲恺恰从美国旧金山回国,他是秉承父亲遗嘱,“娶中国的大脚姑娘”来的。可是在19世纪末的中国,上哪儿去找大脚姑娘呢?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是打着灯笼也难寻。廖承志在《我的母亲和她的画》一文中这样说道:“外祖父恰恰听到有人到处敲锣打鼓地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人做媳妇,那不正好!”大脚,就这样成就了何香凝、廖仲恺的婚姻。

  这个堪称“天足缘”的婚姻,和谐美满。婚后的何香凝与廖仲恺借居廖仲恺的哥嫂屋顶的一间斗室里。夜晚皓月当空,令人生出“人月双清”之感。因而他们将这楼台斗屋取名“双清楼”。

何香凝 作品

  天赋异秉,自小不坠青云志

  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生于香港,是何家第九个孩子。何香凝的祖父原是广东南海县花棣棉村乡人,父亲何炳桓先到澳门开办商业,后转到香港开办小杂货店,资本较丰后又开设“祥安”茶行,成为中国较早经营茶叶出口的茶商之一。

  何家生活富裕,何炳桓“纵情逸乐”,妻妾奴婢成群。何香凝对豪门生活没有兴致,“每逢姐姐或哥嫂们邀她打牌,她总是借故推辞”,或订立“赢了算是你的,输了算是我的”这样不平等条约,找女佣代打。何香凝喜爱读书,多次吵着要求父亲让她进馆念书,吵得多了,何炳桓才答应她进邻近的“女馆”就读,读了几个月,被开水烫伤了脚就辍学了,只好在家自学。稍长,就协助父亲管帐。

 宋庆龄与何香凝

  追随革命,劝君莫惜头颅贵

  当时的中国,风云变幻,时局动荡,帝国主义列强企图进犯,清政府腐败无能,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要救国,只有学习外国。一时,变法自强的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云集的地方。

  何香凝变卖了陪嫁的珠宝首饰,与丈夫先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他们结识了向往已久的孙中山,确立了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斗争的志向。当时,孙中山正在酝酿同盟会筹备会议。为了保证同盟会的活动安全,从未下过伙房的何香凝,辞退了女佣,冒险将自己的家做为通信联络站和聚会场所,接待这些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组织成员和留学日本的中华精英。何香凝还把娘家汇来的钱,大部分花在革命斗争方面,并在海外华侨亲友中,广泛筹集起义经费。1905年8月7日晚,在孙中山和黎仲实的介绍下,何香凝成为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

  后来,何香凝介绍廖仲恺加入同盟会,并支持他三次奉派回国从事革命活动,留下一首著名的辞别诗: “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支那史上名。”

  为绘制同盟会“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何香凝决定继续攻读美术,1907年入东京本乡美术专科学校,跟老师端管子川学绘山水、花卉,跟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老虎、狮子等。1911年2月,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前夕,阔别祖国九年的何香凝和廖仲恺携带子女回到香港。此时,何香凝32岁。

  胆识超群,冒死虎口大营救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所窃。1913年8月,“二次革命”遭到失败。何香凝夫妇被迫离开广东,流亡日本。革命陷入低潮,亡命日本的多数国民党人悲观失望,何香凝夫妇却是矢志不移地追随孙中山,组织发动“三次革命”,多次往返奔波于日本、上海和广东等地。

 1922年6月14日,廖仲恺被反对北伐、心怀叛意的陈炯明监禁在广州西郊石井兵工厂。陈炯明得意地说:“这一次就把‘孙大炮’的荷包给锁住了”。次日凌晨,陈炯明密示部属叶举、洪兆麟叛变,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卫士等护送下出走,登上永丰舰,指挥海陆军警进行平叛战斗。

  一片白色恐怖中,何香凝首先做的是,乘车在枪林弹雨中横冲直撞,四处打探孙中山和夫人的下落。在找到了宋庆龄后,又闯过哨岗,上永丰舰见到了孙中山,为他送衣物、通消息和传递信函,然后才着手“营救廖先生”。染上了红白痢疾的何香凝,在一个多月的奔走营救途中几近崩溃,甚至想到自杀。那是去兵工厂的汽垫船上,她暗许,抽完这支烟就跳江。因火柴被雨水浸潮,加上江风阵阵,十几根火柴都未能点燃香烟。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何香凝在心中默默祈祷,如果这根火柴能燃,事情就有转机。结果,这根火柴竟意外地燃了。

  8月17日,何香凝得知陈炯明将在白云山召集会议。次日天降大雨,何香凝突然出现在白云山陈炯明的军事会场,与会者无不惊诧。惊呆了的陈炯明见何香凝浑身透湿,为她斟了杯白兰地,并请她换去湿衣。何香凝愤慨地说:“雨湿有什么要紧,我这次来还打算血湿呢!”接着她厉声斥责陈炯明。陈炯明满脸尴尬,推说扣押廖仲恺是部下所为,一面又写条子,说要将廖仲恺转移到白云山来。何香凝把条子掷还他,并说:“我今天来是没有打算回去的”,“我一定要你们今天给我一个决断的答复:放他或者杀他”,“要放他就叫他和我一同回家……押上白云山就是明放暗杀”。慑于何香凝的慷慨正义,陈炯明释放了廖仲恺。

  当晚回家,廖仲恺考虑的仍是如何收拾残局。何香凝则认为,陈炯明释放廖仲恺,随时都会反悔。凌晨3点,何香凝夫妇离开家中,辗转走避香港。不出何香凝所料,上午10时许,陈炯明又派士兵来抓廖仲恺,结果扑了个空。

  榻前侍疾,总理遗嘱见证人

  陈炯明叛变,辛亥革命步履艰难,形势严酷;与此同时,国内“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东风劲吹,这些,都促使了孙中山决定走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的道路。此间,何香凝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并兼任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长。在她的倡议下,广东举行了中国首次纪念“三·八” 国际妇女节活动。1924年冬,孙中山病重,何香凝床前侍疾。在北京铁狮子胡同5号(今张自忠路23号)行馆里,何香凝见证了孙中山遗嘱签字。

  距孙中山逝世仅5个月,廖仲恺又遭到国民党右派暗杀,年仅48岁。亲眼目睹亲爱的伴侣倒在血泊之中,何香凝不胜悲痛,但她迅速擦干了眼泪,更加勤奋地工作。1926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何香凝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妇女部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她组织慰劳队、救护队支持前线;国民政府迁至武汉不久,她立即此上,在武汉与宋庆龄等一起,大力推进妇女解放运动,支持北伐战争,成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袖。她还创办了仲恺农工学校,为筹措经费,交涉征地、聘请师资等,呕心沥血,甚至挥毫作画义卖募捐,学校成立后,何香凝亲任校长达15年之久,以实际行动实践“扶助农工”之政策。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共产党人李之龙,并包围了苏联顾问团住宅和省港罢工委员会。何香凝不顾全市武装戒严,冒险找到蒋介石,含泪厉声斥责。蒋介石以“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为名,通过了一个公开排斥和打击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何香凝挺身而出,和国民党中央委员、海外部长彭泽民、江苏代表柳亚子等,向国民党右派分子提出了强烈抗议。何香凝慷慨力陈议案的谬误,说到愤慨时,“义愤填膺,拍案顿足,几乎把地板跺裂”。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背叛孙中山的政纲政策,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何香凝无比愤慨,即于13日晚在汉口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声讨叛逆的演说,并与国民党左派宋庆龄、邓演达及中国共产党人*、董必武等40人,联合发表了《讨蒋通电》。

  抗日救亡,奔走呼号赴国难

  1929年,何香凝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离沪出国。先后游历南洋、欧洲伦敦、柏林等地后,何香凝侨居于法国巴黎郊外,过着读书写画自娱的清苦流亡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何香凝“悲愤填膺”,毅然决定立即回国,要以国民资格与同胞共赴国难。她发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将“积存时贤墨宝,并香凝个人历年所作画件”,悉数变价出售。又带头致电北京、广州等地书画家征集作品,征得书画家等物品1500余件,郑洪年、叶恭绰等20余人认捐款项17750元。

  她还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多次冒着炮火深入前线,慰问鼓励将士。

  1934年,国民党逮捕关押了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等救国会7领袖,制造中外震惊的“七君子”事件。何香凝与宋庆龄、胡愈之等,立即发动了开展“救人入狱”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何香凝在上海发动妇女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和“战地服务团”等组织,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她移居香港,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坚持抗日救亡活动和筹款支持八路军、新四军。

  抗战期间,何香凝多处飘泊,生活十分艰苦,在桂林她还办了小农场,以种菜、养鸭、卖画为生。蒋介石派人送来100万元钱,何香凝写下批语:“闲来写画谋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将钱退回。

  反对内战,参与缔造新中国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调兵遣将,准备发动新的内战。1945年9月,何香凝分别致电蒋介石和*,支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谴责美国扩大中国内战。1946年3月12日,由何香凝和李济深筹建多年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立。该会要求蒋介石结束独裁,根据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精神,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不久,为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何香凝移居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何香凝已是71岁高龄的老人了。在后来的20多年中,她以古稀之年先后担任了国家、人民团体及民主党派的一系列重要领导职务。1972年初,何香凝因肺炎入院医治,9月1日凌晨3时病逝,终年94岁。

  遵照何香凝生前“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宿愿,何香凝的灵柩于追悼会后由邓颖超、廖承志、刘友法等人护送至南京。次日下午,在中山陵园廖仲恺先生墓地,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葬礼,将何香凝女士与廖仲恺先生合墓。

 
 
中国美术家协会 | 中国书法家协会 | 中国美术馆 | 中国美术院校网 | 中国书画信息网 | 全国美术出版网 | 荣宝斋网 | 书画拍卖信息网
页面版权所有: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ICP备10054186号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法律顾问:张建国[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Published at 2013-10-19 9:37:41, Powered By 华企立方(丁川 15017333745 qq:100538511 email:qcjxberin@21cn.com bbs.yibub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