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余江县全力打造雕刻产业“航母”
作者:    发布于:2012-10-30  点击:    文字:【】【】【

木雕的佛龛,根雕的花鸟虫鱼,玉雕的大至弥勒佛小至饰品,铜雕的雄狮猛虎,造型优美,形神活脱,令人赞叹不已……10月20日至22日,首届“余雕杯”鹰潭市工艺美术大赛在余江县雕刻创业示范街举行,40余名来自全国的鹰潭籍工艺美术工作者提交了木雕、根雕、石雕、竹雕、铜雕、漆艺等10余个种类的雕刻作品80余件。随后大赛持续一个星期展出了57件获奖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赏,徜徉其中,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的天堂,获得特别金奖的木雕作品《官印恒久》更是让游人长时驻足观赏。

     这是余江县打响“余江雕刻”品牌,全力推进雕刻产业发展,打造中国雕刻之都的一个缩影。

     余江素有“雕刻之乡”美誉。近年来,该县积极挖掘雕刻潜力,扬优成势,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全力打造雕刻产业 “航母”,形成了木雕、玉雕、铜雕、根雕4大种类,成为县里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私营木雕企业,拥有东南亚70%的市场份额,余江木雕也跻身于具有“中国四大木雕”之称的东阳木雕、乐清黄杨雕、潮州金漆雕和福州龙眼雕之列。

  小小木器社 成就“雕刻之乡”美誉

     1998年,一件清代的余江雕佛龛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取得32万元港币的成交价,这是余江雕刻历史悠远、文化厚重的有力佐证。早在汉唐时期,已有中原木雕技艺传入余江县,至明清,余江雕刻形成了以佛龛、造像等紧密附载于佛教文化的特色,奠定了余江雕刻鲜明而深厚的文化特点。

     “只讲‘博士’(木匠),不讲雕刻”。至上世纪70年代,余江雕逐渐湮灭在各类现代产业的尘嚣中。这时,张果喜站出来将一家濒临倒闭的木器社“重组”,打出了“工艺雕刻”的旗号,成就了全国最大的私营木雕企业,被誉为“天下雕刻第一家”,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雕刻技艺和雕刻企业的 “种子”——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张果喜创办了雕刻培训学校,仅在县里就招收了7批学员,周边的龙虎山、贵溪、东乡等地的许多农家子弟也纷纷加入进来,学员总数超过8000人。学校从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请来专家,为学员们授课。这些经过培训的农家子弟迅速成为企业的骨干,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又分散到全国各地,创办了自己的雕刻企业。据统计,目前余江县内雕刻从业人员就有2万余人,大小作坊遍布全县。与县内企业相呼应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余江籍雕刻师也有数万人之多。

     经过多年的发展,余江雕刻已然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规模,既有被誉为“天下雕刻第一家”的超大型雕刻企业果喜集团,还有产值超百万元的中型企业16家,更有作坊式个体经营户数百家。他们的产品打入东南亚、日本、北美、西欧等世界各地,使得余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雕刻之乡”。

     在不断发展中,该县雕刻企业渐渐地开始不满足于单一的雕花樟木箱、雕佛檀(龛)、雕佛具,他们的刻刀飞舞起来,雕铜、雕玉,雕出艺术的感觉,雕出崭新的思路。如今,余江雕刻已经发展到以木雕为主,包括铜雕、玉雕、工艺装饰品在内的五大类共3000多个品种,产品80%以上外销。余江雕刻从一家小小的木器社重新起步,走出了一片灿烂的天地。

  搭建平台 打造雕刻产业 “航母”

     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余江县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具有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产业,也是赋予地域经济不竭的活跃动力。最终,该县选择了传统工艺雕刻作为县里着力培养、悉心打造的产业,并使之快速成长为县四大产业之一。

     2009年,该县定下了发展雕刻产业的方向,专门成立了雕刻产业建设指挥部,规划建设了雕刻创业示范街,为雕刻人才的回归、雕刻企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同时,县里一帮人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招商。

     洪雁球是2009年回到余江的。当时县里到莆田招商,一“接上头”,他就动了心思,没多久,他的余江县佛缘工艺品有限公司就在余江雕刻创业示范街上开张了。洪雁球1985年开始学木雕,1997年到福建莆田,从帮别人打工到与人合伙开办佛像加工厂,一直在外奔波。“现在回到家乡感觉特别好。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人工也较便宜,再加上各种税收的优惠,条件好得很,回来还可以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你看,这大过节的,营业、团圆两不耽误。”10月初,记者前往采访时,洪雁球正在店里忙得喜笑颜开。

     余江神凿玉雕有限公司的经理晏长宝则从未想过可以自己创业,他以前纯粹是名雕刻爱好者,埋头于自己的创作,1998年还自费去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了一年,回来后又迷上了用白塔河里特有的黄蜡石进行艺术雕刻,在县里小有名气。

    2009年,余江雕刻创业示范街开始招商,朋友鼓励他定了一个店面,他便借着这个平台自己创作玉雕、黄蜡石雕,因为工艺精湛,南昌、景德镇的客户都慕名前来,去年一年销售额就达到200万元。

     而由来自湖北等地的三位股东合伙成立的三麒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则看中了果喜集团开发拥有的一个几千年都开采不完的佘太翠玉矿,以及鹰潭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于是将公司总部建在余江。两年时间,他们的玉雕文化产品已经远销四川等地,今年前9个月销售额已达1200万元。

     “燕雀回巢,飞来凤凰,鹰击长空。”余江县雕刻创业示范街管理办公室主任吴佩用这三种说法来概括示范街上这几年引进的客商——在外创业打工的余江老乡、外地引进的客商以及本地创业的乡亲。短短几年,已有80多家“燕雀”、“凤凰”和“雄鹰”在县雕刻创业示范街上作了邻居,慢慢地,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出来:过去洪雁球在福建的业务只限于少量寺院装修及佛像雕造,如今全国的客户都会到余江来寻找产品,他的客户也逐渐从鹰潭、南昌发展到北京、上海。仅今年上半年,他销往北京的雕花樟木箱等产品就达到30万元。如今示范街已入驻各类雕刻企业83家,2012年预计产值达到12.8亿元。

     目前,该县已着手实施以艺博馆、雕刻市场、雕刻基地为重点的“一馆一场一基地”的发展规划,并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按照“接链条、扩规模、升档次、树品牌”的发展思路,启动实施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800亩的雕刻产业园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一个集人文、商贸旅游、工艺加工、品牌展示为一体的雕刻产业发展“航母”,逐步树立“中国雕刻之都”的城市名片。

  文化创意 培育中国“第五大雕”

     多年来,余江雕刻一直以器用服务性的工艺品为主,少有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根雕与艺术雕,也因之缺乏相应的人文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对此,今年5月份,余江县专门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策划、整体包装,着力培育知名文化品牌,以实现雕刻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发展。如今,产业文化与品牌已成为余江雕刻新的发展核心要素。

     从工业产品到艺术品,首先要夯筑的是人才基础。

     在示范街上,一东一西两个店面颇引人注目:东头是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江西省童胜富根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由被台湾根艺界誉为“大陆花鸟第一人”的根艺大师童胜富领衔主持;西头则是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吴汉标坐镇的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吴汉标工作室。两个工作室都由国家级大师主持,不仅创作艺术雕刻,而且带了一批高徒。在人才培养上,县里打出的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像两位大师这样的高级雕刻人才县里还在持续引进,以工作室的形式培训高级工艺美术师;依托技校培训初中级雕刻人才,并实施企业与美术学院厂校挂钩的战略,定向培养高水准的艺术类雕刻师;大力引进各类工艺美术家和专业人才进驻,研发和创新产品。同时,2011年10月,我省在技术职称评定中,将雕刻工艺美术专业类别单列出来,省人事厅在鹰潭设立雕刻工艺美术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为县雕刻人才提供了专业技术资格申评服务。通过立体全方位的培养与训练,目前,余江雕刻从业人员已达3万余人,其中技术骨干和专业管理人才已达2万余人,从事根艺创作的工匠达3000余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名、高级根艺美术师3名、中级工艺美术师103名。

     产业上,余江县加速引导和扶持本土雕刻企业从家族型、作坊式企业向现代型企业的转型,并在原来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更多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行业上,则成立同业商会,加快引导余江在外工艺人才返乡创业,培育雕刻大师,逐步打造个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木雕工艺企业,走进雕刻行业高端市场。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雕刻艺术节、雕刻产品展销会等经贸活动;定期举办雕刻艺术大赛、雕刻论坛、文化旅游商品节等,通过媒体宣传,提高余江雕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0年,余江县荣膺“中国根艺之乡”的称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第五大雕——余江雕刻的名谓将卓尔不群。

 
 
中国美术家协会 | 中国书法家协会 | 中国美术馆 | 中国美术院校网 | 中国书画信息网 | 全国美术出版网 | 荣宝斋网 | 书画拍卖信息网
页面版权所有: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ICP备10054186号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法律顾问:张建国[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Published at 2013-10-19 9:37:14, Powered By 华企立方(丁川 15017333745 qq:100538511 email:qcjxberin@21cn.com bbs.yibub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