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一曲瓷木情一段氤氲香
作者:    发布于:2012-10-19  点击:    文字:【】【】【

氤氲的暖烟从镂空的紫黑色小盖中袅娜而出,缕缕馨香沁人心脾。色如翡翠的龙泉青瓷熏炉,精雕细琢的红木盖子,瓷木结合,演绎着古朴典雅之美。

  “龙泉青瓷和红木都深受高端顾客的欢迎,两者结合创作香道用具,是我在年初装修房子时想到的。”10月10日,走进位于八都环城公路的青艺坊,窑主黄柯指着工作室一侧的木工车床、手工拉花机告诉记者,雕刻红木与青瓷创作虽说都是手艺活,木刻活的基本功练习依然花了他好几个月。

  别看黄柯才33岁,从事青瓷制作已经15年。2009年以来,黄柯的龙泉青瓷作品多次在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浙江省第二届青瓷传承与创新设计评比大赛、上海艺术博览会上获奖。去年5月,青瓷作品《香具精品组合》获“2011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这些年,龙泉青瓷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青瓷从业者也沾上了龙泉青瓷的非遗之光。”黄柯说,不仅是市场逼着大家拿出更好的作品,自己也认定有把龙泉青瓷做得更美、更精的责任。

  砸出来的精品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一些经营不善的国有瓷厂开始停产、破产、解体,个体经营的青瓷作坊逐渐兴盛。初中刚毕业那年,黄柯进入父亲创办的个体瓷厂工作,跟着曾是原国营瓷器二分厂工人的舅舅和母亲等学做瓷,早上灌浆,下午修坯、粘贴,埋头苦干,从不叫烦叫累。那时,瓷厂主要生产80多公分高的“百福百寿”大花瓶,产品虽然单一,成功烧制却十分不易。半个月烧一次窑,有时,一窑八个大花瓶只有两个成品。从那时起,黄柯便养成了自己砸毁次品的习惯。

  “开窑时的心情是最复杂的。最糟糕的一次,忙了一个月,一窑没烧出一件精品。看着千辛万苦制作的瓷器,只‘当当’几声便被敲成了碎片,那种心痛,难以言说。”尽管心痛,却又不得不亲自下手,然后再细细总结失败的教训,琢磨新的方式。黄柯坦言,精品就是砸出来的。 2003年,市政府出资,黄柯跟着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前往福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熟练掌握了人物雕塑、素描、烧窑等青瓷制作基本功。

  又喜又恼的网店生意

  在大花瓶销路变差之后,瓷坊的主要产品改为酒瓶、茶具等日用瓷器,因为销路不好,生意一直平平。2006年,黄柯在淘宝网上开了青瓷店,色泽如玉、做工精致的茶具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销路一下打开了。

  那时,厂里只有三、四个工人,除了构思、设计、制瓷,黄柯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往返八都和龙泉城区,向全国各地快递瓷器,风雨无阻。 “新设计出的作品放上网店没几天,仿制品便遍地开花,价格一下子降了许多。自己辛辛苦苦创作设计的作品被剽窃,心里难受啊。”看着日渐攀升的信用等级,他和妻子丁燕既开心又烦恼。一年后,在积攒了稳定的客户订单后,黄柯狠下心把网店关了。

  夫妻共谱瓷木情

  “2009年龙泉青瓷申遗成功,高端市场的大门一下畅开。产品的价

  格上去了,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竞争更加激烈,做不出精品,做不出特色,只能被淘汰。”黄柯说,是市场的选择逼着大家走上精品化、艺术化道路。

  黄柯的作品多为小茶杯、花器、熏炉、香炉等小件器物,釉色以粉青、哑光月白釉、冬青釉等为主,薄胎厚釉,做工精细。他为人诚信,做事刻苦,更乐于助人,已成为邻里教育子女的榜样。

  丁燕为黄柯所创作的瓷木组合香道用品取名“瓷木情”。这个温婉秀气的女人,承担了家务、儿子的教育,还帮着管理瓷坊生产,指导工人进行量化生产。 今年7月,黄柯把经营10多年的瓷坊从老房子搬迁至投资100多万元新建的厂房,开启创业的新航程。如今,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瓷、精品化创作中。记者王苏珍

 
 
中国美术家协会 | 中国书法家协会 | 中国美术馆 | 中国美术院校网 | 中国书画信息网 | 全国美术出版网 | 荣宝斋网 | 书画拍卖信息网
页面版权所有: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ICP备10054186号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法律顾问:张建国[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Published at 2013-10-19 9:37:14, Powered By 华企立方(丁川 15017333745 qq:100538511 email:qcjxberin@21cn.com bbs.yibuban.com)